幼教展 | 补齐学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短板 发布日期:2018-08-29 来源:宁波日报 浏览量:1389

最新出台的《鄞州区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宁波鄞州区新(改、扩)建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40所以上,撤销、整改提升薄弱园29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比例要在95%以上,招生覆盖率在97%以上。今后三年,鄞州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监管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8月27日《现代金报》)。

对照此前颁布的宁波市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鄞州区许多指标高于全市水平,应该说,新一轮鄞州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起点高、目标准,勇于自我加压,敢于拉高标杆。从前两年笔者参与的审计调查结果看,宁波学前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但不必讳言,短板在不同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各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不同地区财政投入差别很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成比例等。宁波学前教育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原江东区公办幼儿园比例曾在全市名列前茅,行政区划调整后,鄞州区拥有新城区、老城区和乡镇农村,如何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仅事关民生,更关乎城乡一体化进程。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求每个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相对公平,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成长机会。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具体表现在必须保证城乡适龄儿童入园率和幼儿园分布基本均衡。如果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就会导致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加剧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甚至导致部分儿童无园可入等一系列蝴蝶效应。

造成学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的原因,首先是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无法得到保障。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法律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没有作出硬性规定,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文件进行的,这种“软指标”使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在许多地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往往不在财政保障范围,对学前教育的保障力度严重滞后于其他国民教育体系。

其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其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质量差的幼儿园受到摒弃。实现学前教育的均等化,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另外,民办幼儿园的质量和管理难以跟上其扩张速度、学前教育师资缺乏保障等,也是学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的因素。

学前教育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学前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公益性和普惠性,这就要求政府履行主导职责,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从财政性投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同时,改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过于集中的状况,兼顾城乡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以普惠和公平为原则,缩小城乡之间财政投入的差距,推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由“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形式,缩小编制内外教师的待遇差距。